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
郑老师围绕“做个乡土文化传承的有心人”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学术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如何以一个草根身份在乡土文化研究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故事,并且以自己一次乡土文化传承活动为案例,从如何能够做乡土文化传承的有心人、做乡土文化传承有心人的意义和开展乡土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三个方面展开,将“东江文化概论”的课堂延伸到乡野考察的实践当中。
郑老师以自己研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惠东畲汉婚姻关系的变迁”为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特别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基于当前学术界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找到自己感兴趣又有现实价值的选题;二是结合实际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采取灵活的方法;三是从收集来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数据说话,用事实佐证、文献论证,多种材料共同服务于提炼的观点。

面对同学们诸如“如何辨识材料的真实性”、“在田野考察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处理办法”、“如何列有效的访问提纲”等疑惑,郑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热心地进行了解答,并寄语同学们做一个乡土文化传承的有心人。

课堂互动结束后,包老师进行了总结,高度肯定了郑老师做人做事的谦虚态度、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精神,并鼓励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开展在地化教学,在教学实践和研究方面都要有积极作为,争做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供稿:历史系 审稿:吴桂碧 审核:邓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