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惠州考古文化座谈会在我院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15浏览次数:429

12月4日下午,我院在11号楼1608会议室举行了关于惠州考古文化的座谈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馆员陈司林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科长刘淑瑜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惠州市建筑行业自律委员会副主任席蓁惠阳区博物馆馆长马春芳博罗县宣传部主任何启文博罗县博物馆馆长张向忠惠东县博物馆助理研究馆员章新乐,政法学院院长蒋炜副院长郭平兴历史系师生代表出席座谈会,会议由郭平兴主持。

蒋炜介绍了政法学院相关情况,他强调文科建设背景下师生要共同学习习近平关于保护、开发古文化,利于学生增长知识,也能够服务地方贡献历史系主任包国滔介绍了历史专业相关情况。

刘淑瑜介绍省市县的文保情况,认为偏远地区古文化开发的潜力大,但是保护修缮的压力也很重,考古工程紧凑,政府相当重视目前考古发掘阶段的白马窑,建议考古先行与高校接力,增强专业队伍的实力。陈司林指出当前惠州考古现状,总结明代白马窑及其周边考察经验:规模大,延续时间长;他认为惠东瓷器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分工明确,销售便利能够更好促进当地考古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张向忠希望学生们要有紧迫意识,作为继承文物的工作者要为博罗考古奉献力量,努力去填补广东省无龙窑的空白。章新乐认为文物工作者要加深理解各类课题专著,深化考古研究的理论知识,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共重。马春芳认为目前考古行业蒸蒸日上,地方文化多样而突出,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地的合适度极高。席蓁认为考古是发现民族根本的学科,考古工作辛苦,但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侯娟建议同学们多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更多文物知识;她介绍近期工作是组建区域考古队伍,搭建互通互联平台,利于及时抢救考古资源;她也希望加强各馆校及各博物馆间联系,探讨学术合作,推动考古研究的发展。何启文认为考古成果无论大小应该给予同等的重视,建议对罗浮山考古,南汉旧址及儒教研究加强力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李椿浩、穆静、陈有乔、张熊老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与实践经历发表看法,认为目前考古要重视文献结合研究历史,注重对实物的细致探索;教学开展嵌入式的考古文博实践,培养考古专业人才;加强馆校合作,推动研学发展。

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等积极发言提问,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附:采访

陈司林:分类文物资源价值,融合文化经济事业

她认为开发考古文物资源首先要对其价值做分类,最主要、基础的是学术价值,确定文物的地理坐标类型,以及地层学的梳理。在比较清楚了这些文物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其对公众教育、科普和经济的价值,带动当地文化建设,促进当地旅游业繁荣,形成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结合。

刘淑瑜:考古先行,延续文脉

国家政策支持考古发展,在社会各种资源辅助下更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能够给我们一个支撑去补充文化层的断代,延续文脉。大力宣传考古,让更多的年轻学子了解并加入研究行列,提高考古工作者的自信心,坚持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张向忠:结合科技手段展示文物,加强多方合作普及知识

要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不能固守传统的方法,结合当下时效性、普及性更强的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声光电充分讲好文物里的故事和相关知识。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文物,加强馆校合作,开发有关惠州历史的科研项目,让更多的文物爱好者参与志愿讲解,培养下一代有热爱有实力的文物工作者。

(林梓嘉、谭锋、黄紫琪/文 吴晓玲/图 郭平兴/审稿 罗传宝/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