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估中心

惠州融深融湾竞一流⑦|社会治理打好“组合拳”,激活基层“末梢神经”

发布时间:2024-01-29浏览次数:66



基层稳则全局稳,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一直是群众的共同期盼。纵观惠州城乡,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网格员走家串户,协调矛盾纠纷;“法制副主任”深入村居,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公安民警坚守一线,保一方平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惠州近年来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2021年,惠州成功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继2017年后再次捧回“长安杯”,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今,惠州正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全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鼓励创新营造“全域共治”新格局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州,是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惠州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一盘棋”统筹推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

为构建“大平安”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惠州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人挂帅、40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市委平安办和9个专项组,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每年召开常委会暨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和困难。

同时,全市构建起以平安惠州建设实施方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全市矛盾化解、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基础网格划分、网格员职责指导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促落实的制度体系。随着各级综治成员单位参与综治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这些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明显增强,打好了“组合拳”,唱好了“大合唱”,进一步增强了工作合力。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多元善治格局,有效激活基层的“末梢神经”是关键。

惠州通过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惠州通过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2013年以来,惠州坚持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以开展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征选活动为抓手,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和智治支撑“五治”的重要作用。惠州各级各部门大胆创新创造、走好群众路线,汇聚民心民智民力,探索出符合惠州实际、具有惠州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营造“全域共治”新格局。

实践证明,惠州市通过项目孵化、平台搭建、机制运行等方式,引导群众、律师、党工、社工、义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各类社会主体都动起来了,“末梢神经”也活起来了。截至目前,惠州共培育社会治理创新项目160个,打造出村(居)委“法制副主任”“复退军人之家”等享誉全国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此外,省级试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健康服务社”试点经验全面推广。

当前,2022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征选活动已经启动,30个候选项目进入复审阶段。其中不乏涉及社区自治共治、服务民生、城乡综合治理、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党群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基层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优秀项目。作为一项激活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活力的重要举措,新一批惠州社会治理品牌将从中产生。

结对共建为“一村(居)一警”提档升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每名党员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惠州公安坚持以党建引领,全面实施“一村(居)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自2019年4月“一村(居)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开展以来,全市2000多名驻村(居)警力下沉基层收集各类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他们不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保障了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日前,惠州市公安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公安机关“一村(居)一警”提档升级推进会,部署2022年“一村(居)一警”行动计划和党建引领“一村一警”提档升级工作任务。根据部署,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党组织与重大项目、工业园区、临深临莞区域派出所、重点村(居)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将机关党建工作推进到基层一线,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一村(居)一警”提档升级,实现基层社会治安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力提升,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创造更加平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开展结对共建工作以来,惠州公安依托“村警+”触角,对村(居)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家庭等群体进行走访,全面熟悉和掌握本村(居)人口状况及地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协调推动解决,并及时收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协同配合专业力量打击违法犯罪。为加强安全防范,惠州公安丰富和拓展“村警+”队伍力量,加强群治队伍建设、最小应急单元组建及培训,指导开展邻里守望活动,提升先期应急处突能力水平。期间,不少重点村(居)交通安全隐患也得到及时治理。

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229个党组织与15个重大项目、23个工业园区、15个临深临莞临广重点区域、124个重点村居、61个交通安全管理重点村居进行结对,开展“三会一课”31次,开展为民办实事328件,化解矛盾纠纷289起,收集违法线索34条,开展安全防范检查175次,排查风险、安全、交通等隐患172个,整治突出问题113个。

以“小网格”撬动社会“大治理”

“村里常住人口有多少?”“村里在基层治理上主要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近日,大亚湾西区街道樟浦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来到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详细交流,了解当前农村主要矛盾纠纷和普法需求。这一幕是大亚湾法院强化源头治理,凝聚矛盾化解“合力”的工作场景。

今年以来,大亚湾法院以“和美网格”治理为抓手,通过“2+1+2”工作模式,组建由2名院庭领导挂点,1名法官+2名调解员驻点的网格队伍,下沉到西区街道各村(社区),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释放网格大能量,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格”,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法院力量下沉农村,大家对建设和谐乡村的工作更加有信心了。”樟浦村党总支书记严伟青说。

社会治理,细节之处见真功夫。“网格化”也已成为惠州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词。

近年来,惠州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建立市级统筹协调、县区组织实施、镇街强基固本、村居群防群治、基础网格精细管理的五级负责制。多年来,全市进一步优化综治、党建、城管等行业网格,整合重构基层综合网格8000多个,不断促进网格治理向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惠州通过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惠州通过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早些年,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只是一条脏乱的内街小巷,通过开展“和美网格”试点工作,居民的自主意识增强了,遇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也更紧密了。如今的祝屋巷已经蝶变成新型文旅街区和惠州网红打卡地,成为网格治理鲜活样本。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企业落户龙门的集聚区,疫情防控压力较大。为此,园区在抽调人员参与“三人小组”基础上,又推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全员上阵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工作安排,从园区班子领导到办事人员,每人都要挂点相应数量的企业,除了日常检查监督企业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外,网格员还参与园区内设置的防控卡点值班,成为疫情防控的一股重要力量。

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和综合网格单元,惠州正探索建立覆盖各级综治中心、所有综合网格单元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目前,市级综治中心已完成立项,正在建设中,计划于今年6月完成建设。届时,惠州将围绕指挥中枢形成市、县(区)、镇(街)、村(社)四级综治中心联动一体化运行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拓展提升综治中心的服务管理效能,全面推进现代化指挥、前瞻化研判、扁平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实体化运行、信息化支撑“六化融合”。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林文通

(编辑:罗薇,审核:罗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