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学生认识惠州市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践经验,2025年11月11日上午,社会工作系特邀惠州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督导于慧敏在旭日楼204教室面向2023级社会工作1班学生开展了《司法社会工作》嵌入式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实践分享”,《司法社会工作》课程教师苏志豪担任主持。

授课伊始,于慧敏以“司法社工如何走进涉罪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这一问题开启课堂,引发同学们对司法社会工作价值与方法的深度思考。她系统梳理了惠州市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服务框架,介绍了多部门协作的司法保护项目,涵盖不良行为干预、涉罪未成年人帮教、被害人救助及社区矫正等多个层面。接着,她结合“预防——矫治——矫正”全流程介入的图示,强调司法社工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并指出“预防优于补救”的服务理念。

在理论联系实践环节,于慧敏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维视角解析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成因。她还依托自身参与的未成年人服务案例,引入创伤理论与社会调查框架,强调“理解生命历程,才能理解行为”,引导学生关注服务对象背后的故事。
课堂最后,于慧敏寄语同学们在未来实务中要具备系统思维、同理心与专业韧性,既要掌握个案工作的技巧,也要具备跨系统协作的能力。苏志豪总结道,此次嵌入式教学活动将地方实践与专业理论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认知,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投身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的意愿。
(撰稿:赵亦弘,审稿:苏志豪,审核:刘华)
